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彩礼与嫁妆

时间:2016-04-06 10:14:19    作者:铁嘴算命

    彩礼一般是指男女双方完婚之前,由男方付给女方作为婚姻关系成立条件的财物,女方接受彩礼之后,婚事乃定,中国古代的法律将由此形成的婚姻称作“聘娶婚”。由此娶得的妻子称为“聘娶之妇”。

    在山西民间,彩礼又称作下财、过礼、行聘礼等。彩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纳征”的俗称。彩礼多少,因地而异,一般也视家境的贫富而定。民间在行聘礼之前,往往由媒人先开列彩帖,写上首饰、衣服、布匹、绸缎若干,与女家商议,双方往往因彩礼的多少而争执不下,常常需要媒人往返数次才可以定下来。行聘礼之前,男方写有利书、开呈礼物,一并放入红漆木盘等器皿之内,请专人手捧肩挑,挑行成队,鼓乐相随,送到女家后放在堂屋中央供女家亲友、邻里朋友观赏过目,以显示排场和富裕,女家收回后有回执奉还。

    嫁妆是指新娘带给婆家的钱财和物品的总和,这是由女方娘家支付的,但嫁妆究竟是送给婚后的婆家还是专为婚后的女儿准备的却因情况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是给新郎及新郎家庭的,也有或部分是专为女儿婚后准备的。嫁妆多少也视地区及家庭财力而异。我国旧时嫁妆大同小异。在山西民间,民俗讲究有合欢被、对枕及柜、箱、梳妆台等等,目前送洗衣机、冰箱等电器者为多。有些富裕人家甚至把生活用品统统备齐,称“半房嫁妆”,如果嫁妆包括全部生活和生产所需者,则称“全房嫁妆”。

    从经济关系的角度而论,彩礼和嫁妆是亲家之间为了建立长久的婚姻关系而采取的交换关系中的一部分。这种交换不仅可以联络亲家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传统习俗看来,没有彩礼与嫁妆的婚姻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彩礼与嫁妆是婚姻合法化的重要因素,高额的彩礼也可以保持婚姻的稳定,因为一旦离婚不仅彩礼将付之东流,而再娶时仍将付出新的彩礼,这就使离婚者变得较为慎重了。同时,彩礼通常也被看成是妇女价值所在的象征,或者是对新娘家庭抚育女儿的合理补偿。在人类社会早期,彩礼还是男方保证家庭对新娘所生子女的权利,它使双方的结合合法化,也使所生子女合法化。嫁妆的作用则明显地具有提高妻子的地位,并加强对她的保障。

    彩礼也是买卖婚姻的伴生物,当婚姻还处在经济与生育为其主要基础的发展阶段时,就不能不具有买卖婚姻的色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法律上禁止了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在夺取财务。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仍然无法摆脱以经济与生育为主要目的。因此,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分化的加剧,旧的风俗习惯迅速恢复,结婚索要彩礼,及厚嫁之风极为普遍地存在于各地农村,彩礼的数目飞速上涨,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婚姻市场的标价

    婚姻不论财,婚礼较为节俭,这种习俗在山西各地曾广泛流行,特别是在近代以前较为突出。

   历史进入本世纪以后,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古朴的民风开始发生变化,聘金与嫁妆的数目开始上升。

   尽管民风古朴,崇尚节俭,婚姻不论财的习俗日渐被打破,彩礼的数目不断上升,既反映了物价的上涨,也说明了民间的攀比之风。但是县志所言情况也仅是言其极也。小康人家虽然要付出不断增加的彩礼,但贫寒人家依然以他们的方式进行婚嫁,二者的差距是巨大的。

    在山西由于重男轻女,溺婴等原因,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性比例失调,男性大大多于女性,因此,“女子竟有十三龄即以及笄者,而男子之婚龄二十、三十,亦有终身鳏居不能室者。”许多贫寒之家无力娶妻。这种状况也促使典妻与童养媳的盛行。而有女之家也往往以奇货自居。“女子适人,其父母惟视钱财多寡以为断。”又推动了买卖婚姻价格的上涨。“至于女家争钱财之多寡,男家争嫁资之厚薄,则尤相沿成习。以至倾家者,往往有之。”

上一篇:回门习俗

下一篇:远娶与远嫁


  相似文章